365体育官网登陆入口

中文版丨英文版入口
  • 首页
  • 中心概况
  • 结构设置
  • 专家学者
  • 团队成员
  • 中心简报
  • 项目成果
中心动态
通知公告
  • ·2024第四届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创新论坛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论坛
  • ·2022 德国 IAMO 论坛 “加强后疫情时代的恢复力: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征稿启示
  • ·首届香樟国际经济学论坛 会议⽇程
  • ·CAER专刊征文:碳中和目标下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转】
  • ·免费下载 | 2021最新《农业经济学手册》第5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霍学喜教授参加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7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霍学喜教授参加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7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7-11-20 作者: 出处: 浏览:次



   2017年11月16日,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七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推进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建言献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张庆黎、陈元、梁振英参加座谈会。
   全国政协委员、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学喜教授参加座谈会,并做《关于加快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改革的建议》(见附件)发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涛介绍了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卢景波等与委员互动交流。

   

 

相关链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推进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建言献策 http://news.cctv.com/2017/11/17/ARTI4iGafhdbncw3q5DOG1dW171117.shtml

 
附件:             关于加快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改革的建议
霍学喜
   我国现行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制度,是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制的核心和管理平台。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立以来,通过改革与发展,其运行监管进入法制化轨道,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但随着政策性储备扩张,中储粮的功能拓展到保护粮农利益、解决卖难问题,导致其治理结构备受关注。 
  主要问题:
  1.中储粮现行管理及运行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具有明显的市场扭曲效应,导致粮食市场失灵。储备粮保管及轮换成本、管护及扩容资金成本持续上升,但托市收购价偏高、顺价销售困难,收储效率下降。
  2.粮食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我国发生全国性粮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极小,但政策性收储扩大导致储备规模远高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特别是对粮食入口把关不严,优质储备粮比例偏低。中储粮的运行模式严重偏离了维护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职能定位。
  3.政策性储备职能与商业性经营行为交织,并纳入国资委监管和利润考核系列,中储粮经营面临“两难”,若侧重政策性职能考核则影响其经营积极性;若侧重经营性职能考核则影响其政策性职能。
  4.监管机制不健全,在现行的垂直管理制度框架下,中储粮直管和委托监管的储备粮,既不受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监管,也不受地方粮食行政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介入更难,极易导致敏感的违规事件。
  主要建议:
  1.明确中央和地方储备职责,构建两级管理体制。将现行的三级储备主体精简为中央、省两级储备主体,副省级以下政府不再承担粮食储备责任。中储粮只承担战略储备,以应对全局性公共粮食安全为目标;储备品种以小麦、稻谷为主,储备规模以全国全年城镇人口的基本口粮为基准测定。省级政府承担后备储备和维护区域粮食供求平衡职责,按照“产区三个月、销区六个月”标准落实储备品种和规模。
  2.剥离中储粮的非战略储备业务。对中储粮的商业性业务及人员进行整合,如将粮油加工等业务整体划归中粮集团、华粮集团等经营型央企。健全吞吐机制,构建储备粮正常轮换的公开市场竞拍机制和调控过程的定向拍卖机制,坚决取缔面对面交易、地下交易和私下交易,强化其宏观调控职能。 
  3.健全监管机制。完善中储粮管理体制,健全战略储备职能;硬化核算办法,凸显储备粮的粮食宜存率、库存轮换完成度、应对风险时效性等职能性指标;突出地区差异,健全储备保管费用补贴标准动态调控机制。
  4.重视基线调研和战略研判,适时制定《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储备法》。

     

经管学院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电话:029-87081209(fax) 87081140 学院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712100社区